为全面提升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6月1日下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在云衢楼410教室召开了2023届本科毕业生代表座谈会。学校教学督导樊元,对外汉语系主任罗堃,副主任曹晓东,本科教务秘书周军成及2023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代表参加座谈会,李华副院长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上,同学们从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学生管理、教育实习、毕业论文撰写等方面对提出意见和建议。
井锐、姚捷提出,希望学院能为本科生搭建更多与留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创设更大的合作空间,做到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为本科生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路径。针对这一问题,李华表示今年在留学生陆续返校后,学院将从优化课程设置、对标学业指导、丰富学生活动等举措入手,切实推进学院的中外文化互鉴和中外学生交流融合。
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方面,学生代表赵瑞璇、张嘉真、王梓安、段丽等对专业课程课时安排、第二外语课程自主选择及学习时长等提出了想法和建议。罗堃表示,目前学院已对2022级本科生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做出调整,大一和大二学年的专业课布局更加平衡,第二外语课程设置也已实现“三选一”,并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主,可充分满足同学们对增加课时量的需求。
教育实习实践方面,学生代表张宝仪、马媛君提出可适当增加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实践机会、拓宽教育实习途径;张楠分享了曾担任学业指导教师的课程助教工作、参与对外汉语教学的个人经历。曹晓东建议今后学生可以和学业指导教师多交流,多协作,通过课堂教学观摩、担任课程助教等方式,在实践中磨炼教学技能,达成专业训练。李华表示学院也已和兰州市几所国际学校成功搭建教育实习合作平台,可确保本科生教育实习途径的精准化、多元化。
学校教学督导樊元在认真听取毕业生代表的建言献策及师生交流后,充分肯定了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他强调,“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甘肃,随着中国与中亚国家及地区的交往力度持续加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肩负了更多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学院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历史、文化功底,还需熟悉世界上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等,并熟练掌握外语技能,因此要在专业上持续精进,了解信息化、数字化教育教学前沿技术,积极投身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充分实现个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