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师苑】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事业女性”李华的家庭心
一开始李华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家庭型女性,家庭与事业相比较,家庭的比重自然要大一些。
然而,教学任务繁重,科研项目艰巨,李华有些脱不开身。于是家庭和事业的天平渐渐开始向事业那一边倾斜。
一面是上有老下有小需要关心照顾,一面是天天都要连轴转还要不断提升和完善的事业。那么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就是李华需要面对的一个大问题。
李华说,不论是家庭还是事业,和谐在于相互理解:师生之间的理解,夫妻之间的理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理解,当然还有邻里之间的理解都是平衡家庭与事业关系的关键点。
她和她的外国孩子们
李华是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老师,从1998年开始给外国籍学生讲课到现在已经有17年了。
她的学生对她的评价都很高。在李华看来,把课上好是自己的本职工作,给学生上课的同时也是在提高自己。
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籍学生,他们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方面都与中国学生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他们的汉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这给李华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他们学习汉语就和小孩子一样。”李华说。外国学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很“敢说”。对于老师所讲的知识点,不管是懂了还是不懂,他们都会表达出来,这也大大节省了我们的教学时间和资源。
外国学生给李华最深刻的影响还是他们的守时观念,上课从不迟到,当然课后他们也不愿意老师占用他们的课余时间。
有一次李华的儿子生病了,正好有一节德国学生的一对一的语言课,李华不得不把生病的儿子带进教室,想要一边上课,一边照顾生病的儿子。德国学生显得有些不高兴,他问李华,“难道上课不是你最重要的事情吗?”这次经历给李华的教训很深刻,从那天起,不论发生什么事情,外国学生的课她再也没有请过假,李华说,“这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也代表着一个中国人的工作态度,尤其是在外国学生面前。”
不止是教书匠
李华的导师赵逵夫教授曾经这样评价过她:“你现在只能算作是个教书匠,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不仅仅只是把教学工作做好,还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刚开始工作的李华一心想着怎么做好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而忽略了科研工作。导师的话让她豁然开朗,她不能只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科研,就需要把在教学工作的一部分精力分配到科研上,还要确保教学质量和水平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二者看似矛盾,难以平衡,实际上需要找到一个点,培养科研意识,提升自身素质,协调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
家庭相处:将心比心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家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是一个家庭和谐的前提。在李华的心里,她一直想做一个家庭型的女性,生活以家庭为中心,但是事与愿违,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和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她在事业上付出的精力更多。所以,她很感激爱人对她的支持与理解。
在一个家庭中,付出、理解都是相互的,不要过于计较得失,其实都是一样的。怀着一个感恩的心,关心父母,关爱伴侣,照顾子女,用一种包容的心去理解和支持自己的家人,矛盾自然就会少一些,这也是李华家庭和谐的相处之道。
邻里之间的相处也是一样的,有时候只是上下楼擦肩而过时报以的微笑,或者是在对方遇到困难时的举手之劳,有时候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去年兰州“水污染”全城抢水的时候,邻居家的老太太挨家挨户通知大家去领水,“如果不是她的好心通知,我们都还不知道怎么办呢。”李华说。
老师、妻子、母亲、子女,李华在家庭与事业中扮演了多重角色并且找到了其中的平衡点——相互理解。在家人的理解下她专注事业,在投身事业的同时兼顾家庭。在师大,像李华这样“事业型家庭心”的女性还有很多,她们正在用自己的努力和不断的付出为自己赢得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