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知行中国·相约甘肃|| “五一”国际劳动节到了,这些外国留学生走进了王进喜纪念馆

[发布单位: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发布时间:2023-05-04]


(《中国青年》杂志记者 于丹)“发现中华之美”——在华外国青年“知行中国·相约甘肃”研学活动正在进行。429日,研学团从嘉峪关市出发,历经4小时车程行至玉门,在玉门铁人干部学院参观王进喜纪念馆、老一井,感悟“铁人精神”。


研学团一行参观王进喜纪念馆  


研学团一行参观王进喜纪念馆


研学团一行参观王进喜纪念馆


研学团一行参观王进喜纪念馆


一进展馆,研学团成员即被序厅内王进喜的一尊塑像所吸引,这尊塑像目光坚毅,双拳紧握,步伐稳健,正满怀雄心壮志、昂首挺胸地走出绵延峭拔的祁连雪山。初识大庆油田37岁的铁人走出玉门、奔赴大庆的形象后,研学团成员们从“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的诗句中了解了玉门为新中国石油工业作出的贡献,被王进喜一生与石油相伴的不屈命运所震撼。 “铁人精神”含义丰富,涵盖着“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的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至今,以王进喜为发端的“铁人精神”仍大放异彩,为无数奋斗者的精神世界提供力量支撑。


研学团的留学生们在参观完玉门老君庙油田冲断带采油平台后合影


玉门老君庙油田冲断带采油平台


观展之后,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青年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皮钧以丹尼尔·尤金《石油、金钱、权利》一书为引,同研学团成员交流参观感受。他表示,这本书讲述的是洛克菲勒、壳牌等西方石油公司的发家史,但是在新中国石油发展史上,中国人记住的是一位工人王进喜。所以,中国人面对世界、纪念世界的方式以及奋斗的方式是不一样的。通过这次参观,我们可以深刻理解新中国的力量、社会主义制度的力量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力量,期待大家能够深入理解中国精神。


老一井“旧址


1939313日,由我国石油工业的奠基人、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孙健初确定的第一口井即“老一井”,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作为玉门油田乃至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功勋井,其背后的故事令研学团成员感慨颇多。


研学团一行在王进喜纪念馆合影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拉脱维亚籍研究生安泽在参观结束后,讲述了自己前不久在秦皇岛采访32-6智能油田的故事:“那里的石油工人在回答为何选择如此艰苦的行业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王进喜。”她表示,在王进喜身上确实感受到了以身许国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所有人去学习。


安泽(左)、白鹿(右)在玉门铁人干部学院分享参观感受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塔吉克斯坦籍留学生白鹿则对“铁人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她表示,在王进喜身上看到了一种不懈努力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俄语中,“Железный человек ”一语与“铁人”相近,自己今后也会像“铁人”一样,遇见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定要付出努力,坚持下去。

在感受了如远处祁连山脉一般巍峨的“铁人精神”之后,研学团一行西出玉门,行至敦煌。黄沙漫漫,一弯“新月”点缀其中。

月牙泉地处鸣沙山环抱之中,形似月牙,并兼具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淡水泉湖特征,成为世界瞩目的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地质遗迹,也是敦煌地下水生态“晴雨表”。千百年间,月牙泉鸣沙风采安然,以其独特的生态之美向研学团成员传递着背后的历史意义——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丝绸之路,被认为是联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唐贞观年间,为了更好地同西域各国开展文化交流和贸易经济往来,在河西走廊特设五州,凉州(武威)、甘州(张掖)、肃州(酒泉)、瓜州(瓜州县)、沙州(敦煌市)。今日敦煌因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仍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关隘照见古今,向世界散发其独特魅力。


鸣沙山月牙泉


研学团成员在鸣沙山交流


甘肃政法大学俄罗斯籍教授普隆金娜·奥莉娅 (PRONKINA OLGA)用中文、俄文写的“敦煌鸣沙山”


429日晚,大牛(Daniel Peter Newham)、安泽(Anzelika Smirnova)、阳光(Sunny Md Mahedi Hassan3位外国青年达人,以及12位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研学团成员、2位来自西北师范大学的研学团成员,与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青年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皮钧,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常委、副总编辑,中国青年杂志社副社长、执行总编辑蔺玉红再次进行了座谈交流,大家围绕三天的研学感受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更多期待畅所欲言。


座谈现场,左起安泽、HAIDARY MOJTABAVONGPHANSUB PHUTTAPHONE(陆宇)、CHONG FOO YUEN CALINE(张嘉玲)、WONGSOREDJO REFANO BOECHARI


孟加拉国籍留学生赵敏(Umeching Chowdhury Tithi)与老挝籍留学生陆宇(Vongphansub Phuttaphone)对能够参与此次研学活动表达了感谢。


座谈现场(左起UMECHING CHOWDHURY TITHI(赵敏)、EDWIN PRAJNA ADISTANA(陈蔼温)、OOI XU EN(黄煦恩)、大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阿尔巴尼亚籍留学生Rexhepi Besjana表示,甘肃的人文景观充满了历史文化的积淀,通过这几天的研学课程让自己坚定了一个信念——每个独有的文明只有通过历史文化艺术的发展才能展现自己文明的优秀。来自苏里南的留学生(Wongsoredjo Refano Boechari)在本国时曾是一名历史教授,行程近半的研学之旅,让他对甘肃人民保护传统、创造文明的能力表示赞叹与惊奇。


座谈现场(左起WONGSOREDJO REFANO BOECHARIREXHEPI BESJANA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留学生张嘉玲(Chong Foo Yuen Caline)来自毛里求斯,她对即将研学的莫高窟中的飞天形象产生了浓厚兴趣,希望通过本次研学能够更多地了解中西方交流的历史,以及中国发展的先进思路。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留学生王俪雅 (Artikbayeva Laylo Madiyarovna)与张嘉玲有着同样的兴趣爱好,“希望能够学习中国保护自己的历史,通过文旅事业推动发展的经验。”而来自阿富汗的杨杰 (Haidary Mojtaba)则带着商业思维,在甘肃一路走来,他发现了“一带一路”中的更多商机。

马来西亚籍留学生黄煦恩(Ooi Xu En)与印度尼西亚籍留学生陈蔼温(Edwin Prajna Adistana)、越南籍留学生兰英(Nguyen Thi Lan Anh)则对王进喜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豪情壮志,和他为中国奉献一生的奉献精神印象更为深刻。他们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研学能够更加了解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历史。

西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许霄山与雷成洛首先向外国青年表示了欢迎,通过大家将观察西北的目光跨越艺术人文的同时投向了发展过程,真切体会到文明的超越交流。


座谈现场


座谈中,三位外国青年达人就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与大家分享。安泽表示,自己对于甘肃的第一印象是从2007年参与“汉语桥”比赛时留下的,当时了解到敦煌是丝绸之路中的一个黄金路段。在本次研学中了解其历史脉络、文化遗产后,更期待能够以媒体人的身份,走进当地百姓的生活,亲身感受中国十余年来的巨大发展成就。


座谈现场


已在中国生活7年的阳光来到甘肃后,从与出租车司机的交谈中,感受到甘肃这片土地的巨大变化。他表示,自己应该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学习经验。他提到,习近平主席给北京大学留学生的回信中希望留学生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同时把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此次研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会把自己在甘肃的所见所闻在更大范围内传播。


座谈现场


大牛对本次研学活动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希望能够在研学方向上细分受众人群。同时表达了对活动承办方之一《中国青年》杂志的感谢与发展建议,他表示《中国青年》杂志在国内有着很强的影响力,这些优秀的内容应多向外传播,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在海外平台看到《中国青年》的一席之地。


大牛(中)在座谈会上发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技术支持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